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术同仁:
大家早上好。金秋十月,在刚刚结束奥运会及残奥会的北京,100多位来自海内外全国各地的学术人士、专家学者相聚温都水城,畅谈奥运会后城市国际化的新趋势和新挑战,两天的学术探讨不仅让我们的学术交流更加丰富扎实,更让我们的论坛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我欣喜地看到,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已经明显形成了几个特点。一是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境内外大批知名专家学者踊跃参加就是一个明证。二是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学富五车的学者专家在他的研究基地从事研究。三是体现研究成果的著述和研讨会越来越多,而且正吸引着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热切关注。
两天来的主题演讲共有10位专家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发表了风格炯异却又精彩纷呈的演讲。围绕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我们还分成三个组就奥运因素对北京城市国际化的影响、北京城市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国际化比较借鉴与启发三个专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充分发言。我感到与会专家学者和代表们的发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言题目涉猎广泛,从宏观方面参与讨论的有,来自城市发展研究会的朱铁臻会长分析了奥运后北京城市国际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来自段霞教授的北京应具备怎样的国际品质、陈剑院长指出,奥运会的最大遗产是全体国人国际化意识的巨大提升;来自山东省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张伟教授的奥运会北京城市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从微观方面探讨的有,同济大学的程俐骢老师从北京奥运会的城市国际化经验来比较了上海与北京的国际化进程;首都经贸大学的吴三军老师的化解媒体误读,重塑北京形,从环保的报道案例来剖析如何化解媒体误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的赵耀、杨锐分析了外国人在京企业工作状况与特点;
还有从如何借鉴境内外城市经验来研讨问题的有:魏云老师的美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及面临的问题;人大李庆四教授的华盛顿的政府管理体制与功能建设对北京的启示;蒙古国道尔基先生的乌拉把托的城市国际化建设的经验教训;韩国郑趾明先生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北京的启示;湖北大学刘文祥教授的对我国中心城市国际化的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
还有向中央或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有:河北省社科院的杨连云的京津冀的生产功能与产业布局;首都经贸大学的兰纪平教授的在消费领域中推进建立节约型社会。
还有敢为北京未来发展描绘宏伟蓝图的有:
来自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的卞洪登观点鲜明地提出了首都东扩的发展战略;来自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的付宝华则点出城市主题文化对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来自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李而炳将军同我们分享了他在城市国际化研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首都经贸大学国际化问题研究所的段霞教授则探讨了首都应该具备怎样的国际品质;来自北京奥运济研究会的李庚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后对北京市世界城市品牌的重大影响,从旅游城市增强了商务体育功能;
我本人也和大家汇报了自己在留住奥运资源优势的几点思索。
在随后的专题论坛中,我们分成三组进行了热烈而又充分的分组讨论。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王晋明分析了从奥运三大理念到北京三大理念的发展变化;市社科院肖亦卓总结了奥运成功的三大制度因素,市场化投融资、信息披露及民间组织;来自韩国的郑只明阐明了奥运会后汉城经验对北京的启迪;人民大学李庆四提出了北京市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首经贸金融学院的蒋三庚分析了CBD金融业聚集研究;北师大张胜军探讨了国际化指标的制定;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主任杨东升指出城市发展应具备国际化视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张贵祥祥解了绿色奥运与宜居城市建设的关系等等。所有与会同志都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见解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他同仁的学术课题分析研究,使此次论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使我们此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两天的相聚短暂而充实,两天的学术研讨带给我们更多收获,也带给我们更多思考。在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结束之际,我仅代表所有与会学术同仁向此次论坛组委会,尤其文校长和史书记表示衷心感谢,向辛勤工作的会务人员表示由衷谢意,向所有参与关注此次论坛的同志们深表感谢。两天短暂的学术相聚即将结束,然而关于城市国际化的学术研讨还将继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家带着各自新的研究成果再次相聚论坛,为城市国际化研究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