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国际化数据分析平台
您好,欢迎光临!

“首都国际化进程:比较、借鉴与区域合作”研讨会日前成功举办

来源: 本站       作者:       时间:2008-01-29

1月27-28 日,首都经贸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在京郊举办“首都国际化进程:比较、借鉴与区域合作”研讨会。共有来自外交部、国家统计局、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北京市统计局、北京社科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和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等地高校、科研院所,《求是》和《城市问题》杂志社及中国经济出版社等26家单位的领导、代表、专家和学者共60多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首都经贸大学校长文魁教授致开幕辞并就首都如何在区域合作中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首都城市国际化与城市功能定位的关系作了主题发言。文魁教授在发言中认为,当前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城市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竞争发展的新时期,为首都北京实现其城市国际化目标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新课题。如何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制定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发展路径,如何抓住奥运机遇,加强与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的区域合作,促进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与竞争力的提升,将是北京能否抓住国家第四次大开发机遇,成为区域协调发展中世界一流国际城市的关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陈之昌代表规划办致辞并对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这一重要创新平台提出希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朱铁臻、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王晋明研究员、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研究员、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卞洪登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赵彦云教授、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研究员、国防大学孟祥青教授等12位专家分别就北京如何建设国际城市、在国际化进程中树立良好首都形象、首都国际化进程中优势劣势比较、首都东扩构建国家行政中心、北京及中日韩24个城市国际竞争力评价分析、首都形象树立以及城市国际化中的安全危机及其管理等问题做主题发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朱铁臻研究员认为:首都国际化建设中要融合现代和开放风格、取长补短少走弯路,更要传承本身的民族和历史文化传统;坚持量力而行避免贪大求洋的大拆大建,坚持深度规划;既要保留历史物质也要承衍文化保有者。

中国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蔡拓教授代表中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发言并提出城市在未来发展中扮演“非国家行为体的”角色分析。

北京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王晋明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北京自建国以来的城市规划和性质定位并提出首都国际化进程中具体建设指标和优势劣势比较。

香港亚洲商学院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卞洪登提出首都东扩的构想并论证了该观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连云研究员以“北京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战略”为题提出:北京应抓住本身作为中国总部经济所在地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等污染少、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抛弃传统的大工业税收经济模式,借助天津和河北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祝尔娟认为:北京的发展不系于其是否仍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重点建设北京政治和文化中心的职能不代表北京不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北京的发展应该以国际城市为目标并且充分借助天津和河北的资源和布局,以北京的外联交通条件发挥辐射型经济效应,建设文化城市和易居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赵彦云从统计学的角度向与会者介绍了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具体经济、文化、安全和创新条件量化指数及国际比较的经验。

国防大学孟祥青教授就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危机及其管理问题做专题发言。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在题为《国际媒体与首都形象》的主题演讲中提出:借力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世界媒体,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氛围,提升北京良好的国际形象。

随后,研讨会以“国际城市比较借鉴 ”、“环渤海区域合作与发展”及“城市国际化指标研究与数据库建设”为专题进行分组讨论。对于“国际城市比较借鉴”问题,小组专家认为城市国际化进程是城市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城市生活日益溶入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从而实现其国际城市目标的历史进程。首都北京的国际化进程实际上是实现其从一国城市体系中中心位置不断上升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最终建成全球性国际城市发展目标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阶段参照对象不同,阶段性特征不同,标准条件不同。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受制于或依赖于它所依托的区域,区域的相对发展水平对其形成起决定作用。全球性世界城市纽约所依托的美国东北部区域、伦敦所依托的英国英格兰区域以及东京所依托的日本东海道区域等都是具有雄厚全球控制能力的区域,而北京所依托的首都圈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空间容量距发挥世界城市功能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在短期内很难赶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研究员认为,首都国际化建设要体现“北京精神”和文化味道,要兼收并蓄不能走非此即彼的极端路线,开放的首都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并考虑共存性。《求是》杂志国际部杨发喜副主任提出在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过程中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在保护文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拆”了什么,”建”了什么,北京的国际形象应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生存的民族、博大的民族、朴素的民族”这样的个性特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院长李丽娜老师就如何提升北京的文化创意意识和塑造北京文化精神谈了自己的观点。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蓝纪平教授认为国际化建设不能忽视交通问题。国防大学战略研究室的孟祥青教授认为,北京的国际化建设也不能忽略自身安全和国家安全问题,要建立城市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危险评估体系。

“环渤海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议题讨论中,专家们认为:环渤海区域合作要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验和教训,对城市群的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和城市的交通、人口、建筑和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统一的布局和规划,以竞争的姿态谋求多样化和功能定位的市场化。对于城市的人力资源应该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城市的发展应该更加注重营造公平、公开的法律环境,抓住“奥运会”等有利机遇谋求发展。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研究员认为: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具有政治优势,众多的科研院所使北京具有科技和文化优势。但是,北京的困难在于自然资源和地域现状无法支撑大都市的发展消耗,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首都,北京应该更加重视区域合作,突破单纯的一地一城的观念束缚,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和集合优势,充分借助环渤海地区兄弟省市的资源优势和土地资源,促进能耗低的高科技和创意文化等产业在北京的发展,实现北京和周边地区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的不良模式,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在区域合作中推进首都的城市国际化进程。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连云研究员认为:北京应抓住本身作为中国总部经济所在地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等污染少、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抛弃传统的大工业税收经济发展模式,借助天津和河北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实现新的跨越。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祝尔娟教授认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可以通过北京以智生财走高精尖路子、天津巧借海洋和滨海新区等条件和机遇发展贸易和加工行业、河北能够在二者中间供应资源、发展重工业等优势产业来实现。

“城市国际化指标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讨论组认为:城市国际化研究必须要有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作为研究的基础支撑。北京市统计局夏沁芳处长就城市国际化指标确立的原则标准、数据来源、采集标准谈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外国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结陈光庭研究员认为,城市国际化指标研究必须结合城市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发展阶段,分析具体研究需求,既要传承既有资源,又要善于开拓新的境界,形成一套适合城市国际化进程研究的数据资料并建成数据库,不仅服务北京的城市国际化建设,也要着眼于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的城市建设数据资料服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段霞教授认为:目前国内城市国际化进程研究普遍遇到的困难是:可供借鉴的国际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统计原始数据不足,统计指标数量少、覆盖面窄、统计口径不一,更新慢,可用于国际比较研究的城市数量有限,用于城市国际化大战略研究分析的第一手资料占有不足,如何突破以上研究“瓶颈”,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赵彦云教授就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如何确立、应该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统计研究成如何应用等问题提出了非常有操作性的研究思路。将专家们的观点概而言之就是:城市国际化研究必须要有详细的指标体系予以参考。城市国际化指标首先要确立合适的制定原则和标准,在具体细化问题上采取“采得到、用得上,可替换,可用性强”的指导原则,在实际问题上敢于提出创新的指标和体系,善于比较和借鉴国内外数据资源 ,结合城市国际化的历史进程时期对比分析具体需求,既要传承既有资源,又要善于开拓新的境界。做统计数据要不怕麻烦,不惧琐碎,形成一套适合研究所用的数据资料并建成数据库,不仅服务北京的城市国际化建设,也要着眼于全国范围内甚至世界范围的城市建设数据资料服务,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路子。

与会专家、学者还提出要通过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通过协调规划谋共同发展,从交通、就业、人口、法律环境建设、文化传承、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奥运机遇及宜居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各抒己见,献计献策,讨论会气氛十分热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立宏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性研究课题,该课题学科覆盖面广,涉及问题多,目前出现的研究瓶颈应该通过多学科的学者联合攻关、开放式的研究方式来实现,在课题研究上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道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愿意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搭建平台,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推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和城市国际化研究的深入发展,为北京、全国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持。

据悉,此次研讨会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段霞教授主持的“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开展的一项学术交流活动。该基地已被确定为“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 项目,目前研究进展顺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郭锦鹏供稿)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