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国际化数据分析平台
您好,欢迎光临!

关注城市安全,理性处理危机——“2009城市国际化论坛”隆重举行

来源: 本站       作者:       时间:2010-01-05

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如何有效疏导恐慌心理?日本城市如何有效应对地震灾难?如何建设公共应急避难所?上海世博会又将迎接安全问题的挑战?在看到城市国际化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与动力的同时,如何应对城市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安全挑战。面对这些刻不容缓,却又棘手复杂的问题,今天在北京昌平举行的“2009城市国际化论坛”将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到首要位置,组织各方专家,合力会诊,力求给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

据主办方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论坛共有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30多所机构、80多名研究国际关系和城市安全问题的学者出席。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培教授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教授、北京市社科联主席史秋秋教授出席论坛并先后致辞。文魁校长强调,研究不仅要关注理论前沿和学术价值,而且应该更多地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危机解决方案设计理念,帮助公众提高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帮助城市提高抗御灾害的整体能力。这也是我们今年主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据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世界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一体化的趋势极大的加速了我国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各种风险和危机也随着这一趋势变得日益突出,其中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全球变暖、文化多样性消失等诸多问题。这也是此次论坛召开的一个重要背景。

此次论坛涉及到的国际化进程中的城市安全问题呈现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的特点,包括了危机管理、灾难心理干预、自然灾难预防减灾、军事信息安全、灾难新闻传播、金融危机应对、国际文化浸透,等等。参与论坛的人士也广泛地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高校、部队院所、研究机构、新闻媒体、民间机构等。

   来自国防大学的战略研究所的孟祥青教授,首先从战略的角度,就城市安全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畅谈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学术研究部后勤建设教研室高东广大校介绍了外军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此后,共有十位专家就各自领域关心的城市安全问题提出了建议性意见。

针对突发事件给城市安全带来的考验与挑战,北京广电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李湛军研究员阐述了城市突发事件下如何对市民进行恐怖心理疏导与媒体引导。中国政法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李程伟主任从立法角度,提出了北京市突发事件应对地方立法的思路。

城市安全离不开社会阶层间的和谐。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研究员做了“解决两对矛盾促进首都社会和谐发展”的报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张强教授解读了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郊区发展与社会安全间的关系。

   北京奥运之后,为迅速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不少城市开始尝试举办重大国际运动会、展会等活动。单机遇往往与安全风险同时存在。来自上海世博会组委会联络小组办公室的高级主管孟育健博士和与会代表分享了这方面的经验。

    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如何利用地下空间并服务于城市安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吕淑然教授为此提出了建设性的设想。

论坛同时带来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城市安全理念与具体措施。加拿大北方寒冷城市联盟副主席,乔治王子市市长Colin Kinsley,重点介绍了北方寒冷城市的安全预警机制。这对预防我国类似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加拿大国际公共参与协会理事会 主席 Leo Dillman提出了“公众参与——安全保障计划”的新概念。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日本分会副会长松村和郞带来了东京都安全管理的经验。新加坡驻华大使馆政治处一秘云大厚阐述了新加坡的安全管理理念。

   之后,论坛分成三个专题分论坛进行小组探讨。即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危机:理论与实践、城市公共安全研究: 经验与教训、 突发事件预防和安全机制建立:对策与建议

首都经贸大学丁立宏副校长主持大会闭幕式。论坛闭幕式上,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柯文记热情致辞,对本次论坛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大会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与理论观点,能尽快转化成现实的法规或措施,真正造福民众。论坛组委会秘书长段霞表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联合发起城市国际化论坛的目的在于借助论坛的年会机制,进行跨学科、多机构的学术资源整合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探索,探索中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发展规律,为北京乃至中国其他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