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在摩擦中迅速发展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 周世俭 首都经贸大学 王丽军副教授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双边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互惠互利。在布什总统第一个任期四年期间,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比较平稳,且势头良好按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美出口额2000年为521亿美元,2004年为1250亿美元,增长140%;此间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由299亿美元上升至803亿美元,增长169%。按美国海关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额2000年为162亿美元,2004年为347亿美元,增长114%。在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中,对中国出口增长是最快的,增幅最大。在这四年期间美国对德国出口增长仅为7.5%,对荷兰增长10.5%,对法国增长5%;而对其他贸易伙伴则是页增长。对日本—16.6%,对英国13.5%,对韩国5.7%,对台湾11.7%。在些期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由838亿美元上升至1620亿美元,增长93%,占2004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6662亿美元的24.3%。
中 美 双 边 贸 易 统 计 单位:亿美元
中 国 海 关 统 计
年份
总额
%
出口
%
进口
%
平衡
%
2000
744.6
21.2
521.0
24.2
223.6
14.8
298.9
33.0
2001
804.8
8.1
542.8
4.2
262.0
17.2
280.8
-6.1
2002
971.8
20.8
699.5
28.9
272.3
3.9
427.2
52.1
2003
1263.3
30.0
924.7
32.2
338.6
24.3
586.1
37.2
2004
1696.3
34.3
1249.5
35.1
446.8
31.9
802.7
37.0
2005
1—9月
1535.4
25.6
1173.5
32.6
361.9
7.3
811.6
48.2
中 美 双 边 贸 易 统 计 单位:亿美元
美 国 海 关 统 计
年份
总额
%
进口
%
出口
%
平衡
%
2000
1163.2
22.6
1000.6
22.3
162.5
23.9
-838.1
22.0
2001
1214.6
4.4
1022.8
2.2
191.8
18.0
-831.0
-8.5
2002
1473.2
21.3
1251.9
22.4
221.3
15.4
-1030.6
24.0
2003
1808.0
22.7
1523.8
21.7
284.2
28.4
-1239.6
20.3
2004
2314.2
28.0
1967.0
29.1
347.2
22.2
-1619.8
30.6
2005
1—9月
2054.2
24.2
1761.4
25.9
298.2
16.5
-1463.2
28.0
2001年至2005年9月底,美商在华实际投资201.4亿美元,占从1980年至2005年9月底美商在华实际投资总额501.8亿美元的40.1%。近三年来,美商在华实际投资逐年减少。2002年为54.2亿美元,2003年为42亿美元,2004年为39.4亿美元,2005年1—9月为21.5亿美元。这个问题应当引起两国工商企业界的重视。
2001年至2004年,中美经贸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摩擦,而较少的摩擦接连不断,日益增多,如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保措施等,而且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如2003年5月22日的彩电案,涉案金额4.86亿元,同年7月10日聚乙烯购物袋1.6亿美元,12月11日木制卧室家俱案涉案金额高达10亿美元,2004年1月21日冷冻及罐装暖水虾2.48亿美元,仅上述四大案件,涉案金额就高达18.94亿美元。另外,从2003年10月开始,美国对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接二连三动用特殊保障措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对美国的出口。
2005年1月布什总统连任后,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在总体保持比较平衡状态和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进入了“多事之秋”,冲突与摩擦明显增多。在今后几年中,中美经贸关系会面临下述四大热点问题。
保护知识产权问题
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生摩擦与纠纷由来已久,从1990年到1996年已经进行了三个回合的斗争。1994年—1995年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谈判中,美方认为,中国企业对美国光盘版权的侵犯损害了美方15亿美元的经济利益。美方曾威胁要对中国出口到美国价值15亿美元的产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以此作为制裁手段。中方并不示弱,扬言要对美国价值12亿美元的产品加征百分之百的关税进行报复。在最后时刻双方经过谈判,化解了矛盾,“化干弋为玉帛”。实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4年7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发表讲话,指责中国企业对美国企业全面侵权,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汽车零配件到小五金制品,以及医药、轻工、纺织、机电产品等,损害了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高达240亿美元。2005年1月9日,美国商会披露,要开展一项“从未有过的”打击盗版犯罪的全球计划。会长托马斯·多诺霍指出,盗版问题在中国已变得非常严重,以至予人们可能无法分清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和冒牌汽车。法新社报道,因盗版而每年遭受高达2500亿美元损失的美国商界准备把打击盗版的矛头对准亚洲盗版商品的生产地,而中国首当其冲。2月10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最寺的商业组织拟针对中国严重和仿冒问题采取法律行动。这是美国商会首次要求政府把仿冒问题提交世界贸易组织处理。美国商会主管亚洲事务的副主席布里连特说:“就侵害知识产权问题而言,中国是头号公敌。中国方面2004年曾作出过重大承诺,但是情况却变得越来越糟。”
2005年1月11日—12日,再有几天就要离任的商务部长唐·埃文斯突然访问中国。行前1月9日曾对记者说,他想直接了解中国为履行加大知识产权法实施力度的承诺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表示在盗版者被处以严厉的惩罚之前美国将不会感到满意。埃文斯还说布什政府希望看到“盗版者被判处徒刑,并受到严厉的刑事制裁……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采取这种措施。”由此看出,埃文斯部长此次房华是不请自至,旨在兴师问罪来了。
对于国内部分企业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恶劣行为中国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和严厉打击。2004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从2004年9月到2005年9月,后又延长至年底,用一年多的时间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大力保护中外的知识产权。2004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宣布从严判处各种侵权行为,加大对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和各种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2004年全国共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75亿件,盗版出版物2.13亿件。2005年上半年查处各种侵权案件18000件。
事实表明,在过去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中国政府为保护知识产权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重大进展,走过了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逾百年的历程。但是,中国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相对落后和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相当艰巨。
2005年4月29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中国列入特别301优先观察名单。并首次威胁将向WTO申诉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2005年10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罗布·波特曼宣布,美国政府已经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一个特别程序,正式要求中国就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具体更详尽的数据和资料,要求在2006年1月23日之前给予书面答复。这说明中美关于和识产权的争端再次升级。11月14日,波特曼访华并与薄熙来部长举行了会谈,就知识产权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由此可见,知识产权问题是中美经贸关系中潜在的火山,2006年很可能会发生中美知识产权摩擦第四个回合的斗争。
人民币汇率问题
2004年9月9日,一些美国行业协会试图借大选之机迫使布什政府压人民币升值。他们声称“中国的汇率政策使美国产业和工业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并要求布什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对中国进行惩罚。布什政府权衡利弊,最终拒绝了这一请求。但是希望人民币完全实行浮动汇率制并相应升值一直是布什政府的目标。2003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约翰·斯诺曾为此事专程访华。2004年10月7日,布什总统给胡锦涛主席打电话再次对此事表示关注,同年11月13日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三次辩论时,民主党候选人克里攻击布什不抓住时机压人民币升值。2005年4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对33票通过查尔斯·舒默和林 ·格雷厄姆两位参议员的联合提案。提案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在6个月内升值27.5%,否则将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27.5%的进口关税。27.5%是怎么来的?他们依据两位美国经刘学家对人民币的看法。一位是Barry Bosworth认为人民币低估40%,另一位是Morris Goldstein 认为人民币低估了15—25%。舒默参议员将这两人的看法加在一起为40+15=55再除以2便得出了人民币该升值27.5%。稍微有一些经济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汇率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一个国经济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而这两位参议员就是这么简单地加以处理便得出了重要的结论,极不严肃,也不负责任!
2005年6月初,亚洲开发银行发表报告,利用牛津经济预测模型摸似亚洲货币,尤其是人民币升值之后的情况,结果显示,即便人民币升值,受冲击的只会是中国及其邻国的经济,对解决全求经济失衡,尤其是美国财政、贸易双赤字并无多大帮助。该报告分别假设人民币在2005年下半年升值10%和20%对中国、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升值10%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受损,经常项目受到冲击,至2006年贸易顺差仅为150亿美元(中国2005年前10个月外贸顺差为804亿美元),而美国贸易赤字只会减少36亿美元,经常项目的改善占GDP的比例仅为0.02%;而在人民币升值20%的情况下,中国2006年则会出现贸易递差318亿美元,经常项目给GDP的贡献下降1.7百分点,GDP的增速急剧下滑,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的硬着陆!而对美国而言,经常项目的改善也仅为0.05%,亚行报告的结论是人民币升值对解决美国外部经济失衡的作用甚微。
就在4月7日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账长斯诺说参议院企图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做法是个“严重错误”,因为操之过急可能破坏中国的金融体制。斯诺还对舒默参议员说:“你不希望扰乱中国的金融体制,导致又一场东南亚金融风暴,对吧?”
舒默参议员的修正案,当即受到不少美国经济学家的批评与反对。摩根斯坦利首家经济学家罗奇说,美国不应该在汇率问题上指责中国,“将中国作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替罪羊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登·拉鲁什曾多次成功预言了巴西、俄罗斯和亚洲的金融危机。他也认为不能把美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归罪于人民币汇率。“参议院这种带着帝国主义气息的单方面对抗行为根本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是丧失理智的行为!”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稳定的汇率铺垫经济的稳定发展,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人民币既便大幅度升值也无助于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还会直接打击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增大美商在华投资的成本。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利于我国扩大出口,不利于吸引外资,也不利于吸引国际的国际游客来华旅游,进而影响我国人民就业、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003年5月,笔者建议我国可以考虑适当的时候改变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联系机制,改为与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重要货币加权平均的一揽子汇率联系机制,从而确保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另外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实施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适度放宽,实行窄幅波动,上下各浮动3个百分点,充其量不超过5个百分点。此外,我国也应高度重视调整国家外汇储备结构,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逐步把部分外汇储备改为重要战略物资如石油、铁矿砂、铜、铝和黄金白银等的储备,也就是藏汇于物;逐步把强制性结汇改为藏汇于企业,亦即藏汇于民等。(以上建议见于2003年8月15日“环球时报”)。
2004年月12月6日,笔者在国际商报上指出“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不以别国的意志为转移,汇率政策的制定要立中于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外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必须按部就班,依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的需要去调整,切勿随着美国的压力或国际炒家的节奏起舞。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中国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一揽子汇率机制,人民币升值2个百分点,此后每天的浮动一般不超过3‰。从7月21日到11月21日四个月内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率从8.11元浮动为8.0832,与7月21日前8.2765相比升值幅度为2.33%。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模型测算,人民币升值2%将一次性影响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这仅为直接影响。
2005年10月16-17日中美两国财长、央行行长在北京举行了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在普遍关注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斯诺财长并没有像西方媒体预计的那样对中国强烈施压,在17日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斯诺盛赞中国7月21日的汇率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中美双方的联合声明里,双方达成了共识。“中方表示,要加强市场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的作用,使汇率更具有弹性。中美双方均同意,汇率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行为,但也会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双方再次强调,汇率无序剧烈波动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利影响。”11月15日,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转向更加灵活、更加由市场决定的汇率体制应该由中国自己决定。在回答舒默参议员提出的有关中国在改革汇率体制方面应遵循什么时间表时,伯南克拒绝发表详细评论。但他表示,鉴于中国国内经济状况,这一改革进程应该会是较为缓慢的,他同时希望中国作出更多努力。
纺织品设限与反设限的斗争
实行了长达40多年的的纺织品贸易配额,应在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回归WTO自由贸易框架之下。这对中国纺织业来讲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多年以来,纺织业为我国的外贸顺差立下了汗马功劳。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里,纺织服装出口为3414亿美元,进口747亿美元,顺差2667亿美元,年均533亿美元。2004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951.3亿美元,进口168.5亿平均,顺差781.8亿美元。2005年1-10月纺织服装出口达到950亿美元,预计全年可达到1150亿美元左右。纺织业为全国提供了近2000万人的就业机会。
但对于美国来讲,完全取消纺织品配额关系近70万纺织工人的就业,在中低档纺织服装产品方面,美国纺织业根本无法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竞争。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测算,中国纺织业工人每小时工资仅为半个美元,而美国纺织业工人每小时工资18个美元,高于中国工人36倍。因此,美国中低档纺织业必然要依靠贸易保护主义来维护这“夕阳产业”。不用配额来限制中国等发展中国的纺织产品,他们就难以为计。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世贸组织实施纺织品一体化措施,逐步解除一部分配额,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迅速增加,2002年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61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24%;2003年出口789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04年出口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1%。依据美国海关统计(包括经香港转口),2003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纺织品与服装142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纺织服装进口额828亿美元的17.2%;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178亿美元,占美国纺织品总进口额897亿美元的19.8%。2005年1-9月,中国对美进口202亿美元,占同期美国纺织品总进口额的27.8%。如此快速的增长引起了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的恐慌,也引起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忧虑。
2003年10月,美国商务部所属的行政机构——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简称CITA),对中国的睡袍、针织品和胸衣实施特别保障措施,2004年10月22日,CITA又裁定中国的袜子实施限制,10月30日,CITA又受理了中国产的棉制裤子的设限申请。从10月初到12月1日,美国商务部在两个月内连续八次接纳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特保申诉,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十分严重。只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而其它国家坐享涣翁之利。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纺织业、协会、商会和政府肯定势在必争,而美国纺织业、协会和政府又势在必限。中美两国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磨擦必然会加剧。幸好2004年12月1日,美国纺织品服装零售商和进口商把美国商务部告上法庭,起诉后者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设限。因为这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的原则,影响了美国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相对比较独立的纽约国际贸易法院作出了不利于美国商务部的裁决,暂时停止美国商务部对来自中国纺织品设限,对于正在艰难抗争的中国纺织业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美国商务部在沉寂了五个月后,于今年4月初又开始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从6月17日起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团经过七轮艰难的磋商与谈判,终于在11月8日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将于2006年1月1日生效于2008年12月31日终止。美国将在协议期对21类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实施数量管理(包括10个类别纺织品和11个类别的服装)。基数的确定是最大的亮点,协议产品2006年基数基本上是2005年美国从中国的实际进口量,2007年和2008年的基数均为上一年度全年协议量。协议产品2006年增长率为10-15%,2007年为12.5-16%,2008年为15-17%。这就修改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中关于每年增长率不超过7.5%的限制。
这个备忘录体现了互谅互让,互惠互利的合作精神,为解决中美经贸领域其它的磨擦与纠纷树立了良好的样本,有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可预见性纺织品贸易环境,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解决中国与除欧美以外国家与地区的纺织品贸易纠纷。
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
30多年来,美国的外贸逆差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大规模、最广泛的国际分工的必然产物。美国外贸逆差属于结构性的,很难逆转。实际上贸易逆差并没有损害美国经济,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的超级经济强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符合美国市场的需求,有利于美国广大的消费者,有助于缓解通货膨胀,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补充。贸易逆差是一种贸易行为,应从市场的需求去看,很难认为一个靠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日用消费品来换取少量高新科技设备的发展中国家具备了贸易优势。中国对美国出口五千万双鞋才能换来一架波音747客机。在中美经济贸易合作中,优势在美国一边,从1993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主要是美国的贸易优势尚未发挥出来。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捷径。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时允诺向中国出售四座大型核电站就是一个进步。但对于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以及一些军民两用技术依然限制。这种作法首先是削弱了美国企业在与西欧大企业争夺中国大市场的竞争力,对此美国大中型企业是颇有微词的,属于作茧自缚、目光短浅。在对华转移高新技术方面,八十年代的里根政府堪称为现在的布什政府学习的楷模。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70%来自三资企业。多年以来,日本、韩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与地区把原来他们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产品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因此这些产品并非“Made in China”而是“Made in Asia”,所得到的外贸顺差为上述国家和地区所分享,而非中国所独有。另外,不少美商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返销美国市场,赚的钱自然为美商所有,而账却记到中国头上,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相互投资。而通常所说的外贸逆差是指商品贸易的逆差。美国对华经贸优势恰恰体现在后三个方面。到今年9月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已超过了500亿美元,设立了四万多家企业。这四万多家美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多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返销美国市场的只占一小部分。以通用汽车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为例,他们在中国生产的小轿车和手机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而且市场需求旺盛,实际上取代了中国从美国进口汽车与手机,这些企业在中国赚了钱除扩大投资外,其余部分汇回美国。实际上弥补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一部分。据中国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04年美国在华销售金额高达75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额可以弥补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46%。
虽然中美之间的贸易磨擦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但应看到大多是两国某些产业部门经济利益的矛盾,不是国家间根本利益冲突。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的。多年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些磨擦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支流,不应当影响两国经贸合作的主流。两国之间随着经贸领域合作的扩大,磨擦也必然会增多,应以平常心对待。
中美两国经贸合作与日俱增,越来越深入和广阔。经贸关系对两国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双边关系的发展起到稳定和促进作用。从2003年起,中国就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5年1-9月,中国对美国出口1174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1%;若按美方统计,中国对美出口176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28.7%,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4.42%,仅次于加拿大是美国第二大进口国。美国对华出口298亿美元,占1-9月美国总出口额的4.47%,若按中国统计(包括经香港转口)美国1-9月对华出口362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额的5.43%。中国是排在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之后是美国第4大出口市场。倘若美国能排除政治因素干扰,适度放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中国必将成为美国出口的大市场。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美国资金与技术,这也会拉动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和双赢的,其前景十分广阔。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中国人民,而海外最大的受益者则是美国和日本。
2005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