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城市带来的新思考
奥运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面对国家国情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新变化,以及首都在国家工作大局中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北京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审视首都的发展建设。世界城市概念一提出,立刻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什么是世界城市?为什么要建世界城市?如何建世界城市?这些问题,也必然对正在积极推动的华北区域经济合作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仅从世界城市这一新视角对与华北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的理论思考。
(一)世界城市辐射世界、服务全球
世界城市的形态演化和理论进展始终是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20世纪初,盖德斯(Patrick Geddes 1915)最早提出世界城市概念,并定义为“世界最重要的商务活动的绝大部分都须在其中进行的那些城市。”到20世纪末,以费里德曼(John Friedmann)和萨森(Saskia Sassen)为代表的世界城市主流理论,认为世界城市是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现象,其功能是充当全球金融资本运动的空间节点和国际移民的集散地,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城市的特质是城市功能辐射世界,城市服务面向全球。北京提出世界城市的目标,应该认识到,这不仅是提出城市建设的高标准,同时,也扩展了城市辐射世界、服务全球的新功能。北京将不仅是中国的城市,也将是世界的城市。
(二)弱国无强市,强国必强市
世界城市虽然充当着国际资本流动的节点和人员流动的集散地,但依然离不开国家。城市的国际交往,必须在国家之间交往的框架之内,世界城市虽然有超越国家利益的倾向,但国际上所有城市之间的竞争,背后实质仍然是国家的竞争。随着现代国家形态的发展,城市就成为国家疆域内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依托于国家的经济实力的。纵观城市发展史,可以说,强国才有强市,弱国无强市是一个客观规律。世界城市作为国际城市的高端更是这样。世界城市基本上都位于发达国家,至少也是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的半边缘地区,发展中国家至今也还没有出现过世界城市。正如有些学者判断的:“城市在国际上的地位往往要取决于自己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尹继佐2003)北京提出世界城市的目标,其基本依据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反过来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又要求城市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所以,北京提出世界城市的目标,也是国家战略目标所使。强国必强市,同样是国家与城市关系的一条规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与西方国家不同,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上升为国家战略。
(三)强市不可能鹤立鸡群
城市,从形成之初,其功能就主要是对周边资源的集聚,继而形成扩散,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形成巨大的经济流量。城市越发展,辐射带动的广度、力度和深度、经济流量的范围、规模和速度,也就越强、越大、越快。一座城市,如果辐射和带动的功能弱化了,与周边的经济流量减少了,也就意味着城市走向衰落,很可能正在由其他城市取而代之。世界城市,不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中心,也一定是发达地区的经济中心,甚至地理位置、资源禀赋都占有优势。强市不可能鹤立鸡群,除香港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政治原因外,我们很难想象,一座城市,周边贫瘠,却可以独善其身;如果连周边都带动不起来,怎么可能辐射全国、甚至全世界呢?而一座城市,一旦能够辐射全国、辐射世界,也一定已经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或者说,也离不开周边经济的支撑。
(四)世界城市全景图的启示
世界城市究竟有什么特征,从现有的世界城市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景:
1 世界城市出现和存在的背景条件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特别是和后工业化时代紧密相关,至今只出现在发达国家;
2 市场开放程度高,市场经济规律主导作用强,市场经济成熟完善;
3 政府行政权受到较大制约,管理分散化、调控弱化,资源自由流进流出、资源配置延伸世界范围;
4 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节点,形成对世界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和控制;
5 在全球分工中,以金融、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6 国际移民的集散地导致的城市生活的趋同性与多元文化并存;
7 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等总部和国际性组织集中,国际性活动频繁;
8 从中央商务区到周边地区的“中心—边缘”圈层模式,有广阔的地缘基础;
9 经济不断向外延伸,城市去中心化;
10 “圈内人”与“圈外人”同城,奢侈性高消费与失业贫穷并存,社会两极分化。
从世界城市的全景图,我们可以感受到,世界城市的形成,是和后工业化紧密联系的,必须有经济的高度发展;世界城市影响控制全球经济,有极大的潜在利益,但经济虚拟也有脱离实体经济的潜在风险;世界城市高收入、高消费,但社会两极分化,与我们价值追求相左;所以,我们建立世界城市,在获取潜在利益的同时,也要迎战潜在风险。而且,新考验可能不比新利益小,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世界城市的腹地现象
世界城市服务全球,但世界城市的竞争力却离不开国家总体实力和周边地区的支撑力。因此,研究一下世界城市的腹地现象,对我们会得到很多启发。
(一)世界城市都有广阔的腹地
世界城市虽然都是以中心城市命名的,但作为世界城市,却是一个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内城区、外城区、郊区和周边地区在内的城市体系。除了城市行政性辖区的中央商务区(CBD)、内城区、外城区和郊区外,还可能包括非行政所属的数个城市在内的周边地区,形成一个经济性内在联系非常密切世界城市的腹地。从伦敦、巴黎、纽约和东京四个主要世界城市看,对周边地区的具体界定,都超出了行政区划,甚至超越了国界,都有广阔的周边腹地。其中,伦敦最小也有1万6千平方公里,纽约有1万8千多平方公里,东京有2万3千平方公里,巴黎则有14万5千平方公里周边腹地,沿塞纳河、莱茵河延伸,覆盖了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以及德国的科隆等欧洲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学者们以“大”字加在城市名字之前,以标明包括周边腹地在内的世界城市,如大伦敦、大纽约、大东京、大巴黎,或统称为“大都市圈”。
(二)腹地的形成和功能
为什么世界城市都有一个广阔的腹地呢?现代区域空间理论认为,城市发展从孤立个体向区域整体的演变是城市发展的客观必然。
首先,发达国家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第二产业劳动密集程度下降,就业结构开始偏重第三产业;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城市的部分工作和居住得以向外扩散。
其次,微型芯片技术在经济领域的普遍应用,导致服务业发生了一场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不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达国家的奢侈消费及相关服务以及和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的教育科研集中于大城市;和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催生了大城市的高端国际服务业。
再次,市场的全球化,导致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地区扩散;高端业务向少数中心城市集中。
最后,技术革命使城市中心就业水平下降,市郊和周边城镇就业水平上升。
总之,世界城市体系是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进程自然形成的系统,腹地不但有着生成的客观必然性,而且也成为世界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腹地是世界城市竞争力不可或缺的支撑
腹地,是世界城市形成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以自己不可替代的功能支撑世界城市的运转和功能的发挥。
1 世界城市服务全球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中央商务区,但所有确保其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物资保障、社会服务、离不开内外城、郊区和周边地区的支持;
2 腹地为大都市圈提供土地、能源、水源、资源、交通、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3 低碳经济时代,腹地为确保城市绿色运转的气候、生态、宜居环境等提供不可替代的资源;
4 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的后台;
5 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只有放到包括周边区域的整体,才能发现优势所在,潜在利益何在,所有资源,在分割状态下,都有缺陷,也只有纳入整体调配才出效益。离开周边,中心城市孤掌难鸣。
三、新型世界城市:华北区域的共同愿景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离不开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北京建成世界城市,意味着华北将成为国际化区域;新型世界城市,应该成为华北区域的共同愿景。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这一趋势和规律,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因此,抢占国际化城市的高端形态,建设世界城市,高标准发展自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需要世界城市,是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资本没有祖国,世界城市也会对我们这一目标形成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的世界城市既要服务全球,更要服务并服从于民族复兴,我们的城市不允许引入社会分化;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本,积极参与资本的国际化运作,但城市建设必须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主导。因此,建设世界城市,无论是方向、目标,还是道路、模式,我们都不可能照搬西方模式,在迎接国际挑战的同时,必须自主创新,我们要建的世界城市一定是一种新型世界城市。
(三)新型世界城市,包括华北区域的国际化,应该有一个北京大都市圈的统一规划,在规划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以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认识推动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意义。以一个广阔的腹地,为我们共同的世界城市,奠定能级提升的地缘基础。
(四)华北各地,都应该以世界城市的新视角对各自对区域发展的企盼和规划进行再审视,提高发展追求的标准,特别是深入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和规划,在彼此深入了解、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寻找新视角下的协作,形成对新型世界城市的共同愿景。
(五)当前,华北五省区已经出现了加快合作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着许多羁绊,华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潜在利益还没有清晰地展现出来;新型世界城市的共同愿景,可能是发现潜在利益,形成共识、消除羁绊、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的助推器,今年又恰逢制定十二五规划,加大新型世界城市和华北区域国际化的研究和宣传,以共同愿景凝聚力量,以统一规划引领区域合作,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不能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