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城市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尺度,而且也是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规律性选择。有学者指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经济的竞争。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客观上要求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世界级大城市的出现和建设。
根据大城市优先发展理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城市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上海市政府在2002年明确提出上海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城市”。2010 年世博会的举办,无疑是上海建设国际城市、建设世界性城市的一次重要契机。这届世博会将会既是上海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机遇,也是其周边地区城市发展的转折点。世博会对上海其周边区域的功能结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空间结构、城市形象及城市功能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充分利用世博会这个平台,协调世博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确定地区中、长期发展战略,是实现世博园周边地区发展的关键,也是不断提高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早日实现“世界城市”目标的重要契机。
本文主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市建设“国际城市”的影响:在定量方面,在中国人民大学张可云教授等提出的现代国际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世博会”对于上海市的影响进行评价;在定性方面,主要结合条件路径对上海市的环境条件、区域影响力条件、国际影响力条件、产业转型条件和资本融通条件改善的影响进行分析。
二、 世博会对于上海建设国际城市的指标体系影响预测
表1 现代国际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指标项
权重
一般性指标0.1
一般性指标
10
人均GDP(美元)
4.0
20000
城市化率(%)
2.0
6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0
70
现 代 化 指 标
0.5
经 济 指 标
2.0
金融、证券、保险、信息占第三产业比重(%)
2.5
70
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0
1
非农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比重(%)
2.0
75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美元)
2.5
4000
城镇登记失业率(%)
2.0
4
科技化指标
1.5
每年科技经费占预算财政支出比重(%)
1.0
5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1.5
70
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
2.0
70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5
5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1.5
70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科技活动人员比例(%)
1.0
90
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
0.5
70
重大科学工程占全国比例(%)
1.0
5
文 化 体育
指 标
1.0
每万人口拥有博物馆数(个/人)
1.5
0.297
人均图书占有量(册/人)
1.5
30
每万人口拥有影剧院数(座/人)
1.5
0.187
图书馆数(座)
1.5
200
博物馆数(座)
1.0
150
人均公共体育用地(m2/人)
1.5
1.6
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1.5
3
教 育 指 标
1.0
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1.0
10
人口文盲率(%)
0.5
5
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
15
教育事业支出占地方政府支出比例(%)
1.0
20
全社会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1.5
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0
70
义务教育入学率(%)
1.0
100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
15
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人)
1.5
500
医疗卫生
指标
0.5
人均期望寿命(岁)
1.5
75
人口自然增长率(‰)
1.0
5
婴儿死亡率(‰)
1.5
3
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人)
2.0
50
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床)
1.5
90
公共卫生医疗支出比例(%)
2.5
6.9
生 活 水 平 指 标
1.0
居民文体消费率 (%)
1.5
40
恩格尔系数(%)
0.5
15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m2)
1.0
30
每万人商业服务网点(个)
1.0
700
饮用水水源达标率(%)
1.0
100%
人均食品支出比重(%)
1.5
35
城镇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美元)
2.0
4000
人均娱乐、教育和文化支出比例(%)
1.5
40
现 代 化 指 标
0.5
基 础 设 施 指 标
1.5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m2)
1.5
25
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
1.0
90
每万人轿车拥有量(辆)
1.0
4000
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
1.5
2500
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水(电、热)普及率(%)
2.0
100
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1.5
4500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台)
0.5
20
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比例(%)
1.0
60
生 态 环 境 指 标
1.0
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
1.0
80
环境保护投入占投资额比例(%)
1.0
5
城市绿化覆盖率(%)
1.0
35
人均公园面积(m2)
1.0
2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0.5
8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1.0
80
人均绿地面积(%)
0.5
20
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
1.0
100
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吨/标准煤)
0.5
0.24
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的天数(天)
1.0
365
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微克/m3)
0.5
90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微克/m3)
0.5
60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微克/m3)
0.5
90
防灾减灾及城市安全指标
0.5
中心城防洪标准(年)
2.5
200
每10万人刑事案件数(件)
2.0
800
每10万人交通死亡人数(人)
2.0
7
救灾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
3.5
5
国际化指标
0.4
资本国际化
2.5
设立代表处的金融机构和组织数量(家)
1.5
150
开设分支银行的银行数(家)
2.5
200
世界500强企业来京投资的数量(家)
1.5
50
FDI占本地投资比重(%)
2.0
10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标准
指标项
权重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目
2.5
200
国 际 交 往
1.5
旅游国际化指数(外国游客与城市人口之比) (%)
1.5
80
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量(次)
1.5
50
国际航空线(条)
1.0
50
设在上海市的联合国机构及主要国际组织总部(联络处)数量(个)
1.5
32
外籍居民占上海市人口比重(%)
1.0
10
年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数量(次)
2.5
20
友好城市数量(个)
1.0
30
外汇市场交易量(亿美元)
1.0
150
外贸依存度(%)
1.5
80
城市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
1.0
5000
国际机场数(座)
1.5
3
46家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得分
1.0
100
最大100家服务公司(GaWc100)设立办事机构的数量(个)
2.0
100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0.5
150
信息网络化2.5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
60
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户)
1.0
300
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直接贡献率(%)
1.5
45
信息化综合指数
2.0
4000
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人)
1.0
6080
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有线电视用户/千人)
1.0
100
家庭上网率(%)
1.5
30
资料来源:张可云,现代国际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估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未发表的横向课题资料)
(一) 一般性指标影响预测
1. 人均GDP(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博士持一种乐观的态度:虽然中国经济总量比较庞大,但举办奥运会预计每年将为中国GDP的增长贡献一个百分点。上海世博会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乐观估计,人均GDP也将有逐步提升。
2. 城市化率(%)
由于世博会举办地址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主要区域内城市化已经完成,只是复建翻新,对城市化率贡献不大。在城市化对于非农人口尤其是人口迁移影响的预测来看,在长期来看还是有有一定影响的。
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世博会由于会展服务业带动的第三产业提升,会展旅游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l:9水平(李旭,马耀峰,2008)。目前上海会展业的相关产出效应在1:6左右,离国际平均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目前上海三产比重已经超过5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有大幅提升。
(二)现代化指标影响预测1. 经济指标
上海世博会的总投资将有可能超过北京奥运,而今年或许将超过2000亿(北京治理环境污染、60项重大工程、新体育场馆建设、奥运会举办、基础设施上总共投资1045亿元人民币),上海市信息中心课题组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出2004年到2010年期间,世博会将平均拉动上海GDP每年增长两个百分点,拉动就业每年新增15万人。上海世博筹备、举办、会后三个投资阶段中,场馆、道路、轨道交通、餐饮、现代服务业、金融等6个行业将直接受益,50行业间接受益世博会。金融、证券、保险、信息占第三产业比重会有大幅提升。就业指标略有提升。经济指标提升不容置疑。
2. 科技化指标
上海市科委从2008年年底开始组织专家研究,确定了世博科技攻关的主要领域,组织相应课题进行科技攻关。2009年2月,国家科技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教育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制订了《世博科技行动计划》。目前,图像识别系统、电子标签、半导体照明、转基因食品生物识别、可降解材料餐具等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今后几年内,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将根据世博会筹办的需要,以每年6000万元的资金投入,陆续支持一批项目。在占地15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中国制造的半导体照明将是照明主体,首次实现半导体照明在中国城市街区的大规模集中应用。主题馆、世博中心、南市电厂及中国馆等主要场馆的屋顶和墙面,将用来建立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整座世博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5兆瓦,预计每年可节电4500万千瓦时。
作为流经世博园区唯一的一条天然河道,900米长的白莲泾生态修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等公共安全技术,今年都将进一步完善。“世博科技专项“自2005年实施以来,已布局项目140项,大部分已得以应用。对太阳能、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来说,世博会也将成为产业起飞的跑道,同时吸引外资R&D投入。科技指标将有显著提高。
3. 文化体育指标
2008年8月26日,胡锦涛主席在中韩世博会合作交流论坛上致辞明确表示,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建设经验、传播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世博会是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新契机,但对于文化体育指标提升不大。
4. 教育指标、 医疗卫生指标
世博会对于该两项指标数值提升不大。
5. 生活水平指标
据专业机构预测,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对上海GDP增长的拉动约为3%-5%,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另外,门票、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直接收入将接近110亿元,交通、住宿等间接旅游收入将达800亿元。居民文体消费率将有显著提升。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升不大。
在迎世博的过程中,窗口单位也是一个反应城市文明的最直接的窗口,为了更好地提高社区窗口单位的服务水准。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志愿者是指在世博园区外的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旅游景点、餐饮住宿、文化活动场所等人流集中区域设立的世博会城市志愿服务站,自愿无偿地开展文明宣传、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的世博会志愿者。世博志愿服务站对于每万人商业服务网点提升我们将拭目以待。
备受关注的申城第三水源地——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其水库、长江过江管、陆域输水管线三大主体,现已全面开工建设。投运后,该工程日供水能力约为719万立方米,超全市用水量一半,其70%的供水将取用优质的长江水源,而上海的传统用水问题——合格水源严重短缺的局面,也将从根本上被改变。届时,受益人口有望超过1000万,申城饮用水质将达到II类水标准,有望赶上欧洲。饮用水水源达标率将有大幅提升。
人均食品支出比重、城镇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不大。
6. 基础设施指标
根据预算,世博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为180亿元。除世博专用线13号线外,2010年上海市规划轨道交通线路达到13条,其中4、6、7、8、9号线将直接为世博会服务,形成世博轨道交通服务网络的主体框架;十一五期间,包括世博专用隧道西藏南路隧道在内,上海将新建6条越江隧道。城市道路系统方面,2010年上海中心城将拥有210公里快速路,主干路420公里,次干路620公里的城市道路系统。其中新建世博配套道路39条,约110公里;水上巴士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外设有4个水门,航运船舶规模为35艘,其中旅游船13艘,客渡船22艘。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数量、使用公共交通上下班比例都会有显著提升。
世博期间实现世博旅游7000万人次参观人数、其中350万人次海外游客的目标。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也会有显著提升,但主要是短时提升。
7. 生态环境指标
自2000年“申博”以来,上海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全市环保投入占同期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9年超过3%,累计达到2250亿元以上。环保投入的主要成效已逐渐显现。近年来,上海按照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和郊区“三个集中”的战略,通过强化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和污染源头控制,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污染集约化控制。2008年,上海市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3.7%,全市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与200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1%和67%。城市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全市所有11家燃煤电厂共1067万千瓦装机容量燃煤机组安装了烟气脱硫设施,基本实现电厂脱硫全覆盖;启动了青草沙水源地建设,着力构建'两江并举、多源供水'的饮用水源格局;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苏州河、桃浦工业区、吴泾工业区等一批重点地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目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6年稳定在85%以上,近两年达到90%左右;水环境质量总体稳中趋好,主要河道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绿化覆盖率从20%上升到38%,人均公共绿地从3.62平方米提高到12.5平方米。盖洛普咨询公司调查显示,87%的市民认为上海整体环境质量正在变好。世博会将成为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生态环境指标的提升是世博会带给上海大都市的一大亮点。
8. 防灾减灾及城市安全指标
救灾资金占财政支出比重,特别是安保资金支出会有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安保开支高达3亿美元,该项指标会有波动。
(三)国际化指标影响预测1. 资本国际化
2009年以来,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外商在上海新设立总部经济机构31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6家、投资性公司5家、研发中心10家。落户上海的总部经济机构累计已达707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40家、投资性公司183家、研发中心284家。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将区县审批鼓励类、允许类外资项目的权限由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扩大到投资总额1亿美元。FDI投资审批也将逐步放开。这些举措对于资本国际化指标提升不言而喻。
2. 国际交往
旅游国际化指数、旅游外汇收入提升毋庸置疑。全球大大小小的国际组织有4万多个,却只有寥寥几个的总部设在中国,至2005年末,上海已与50个国家的66个地区结成友好城市关系或友好交流关系。立足上合组织和世博会的平台契机,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量、设在上海市的联合国机构及主要国际组织总部(联络处)数量、友好城市数量、46家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业务得分、最大100家服务公司(GaWc100)设立办事机构的数量各项指标都将比以往增加。同时,上海对于外籍移民的吸引力也在逐步提升。
3. 信息网络化
中国移动斥资5亿在浦东金桥建立的上海的视频产品创新基地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线视频产品和内容运营中心,预计2010年视频基地用户将超过1000万户。在世博期间,上海移动的目标是实现800万手机支付,同时,在3年内为800家金融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到2009年底,所有信息化系统都将进入测试运行维护阶段,200多个展馆的信息化运营维护保障工作也将随之全面展开,上海世博信息化服务基地也将正式建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化综合指数会有较大的增加。
上海市区将在世博会前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上海东方有线方面表示,今年启动的大规模转换计划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东方有线的数字高清用户数量较去年已经有了成倍的增长,达到了75万,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也将提升。
综合上述指标评价体系反复推算预测,最终得出,我们认为,世博会召开短期对于上海建设国际城市实现率提升可以达到3-5个百分点,长期乐观估计可以提升实现率8-10个百分点。
三、世博会的“条件——路径”改善对于上海国际城市建设的影响通过定性手法,研究对于举办世博会带来的条件改善和路径拓展分析世博会与上海国际城市两者之间的关联联系。
(一)世博契机的环境条件改善——场馆基建完善、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形象路径拓展2010年世博会展馆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 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
因为要建设世博园区拆迁了1.8万城市居民,作为拆迁房的浦江镇和三林镇的“世博家园”大大改善了这些居民的居住环境,这1.8万多的住户搬进了公寓楼,不用再一家老小挤在一间房间中,可以拥有舒适宽敞的房间了,八号线也已在浦江镇开通,交通不方便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这样一来更符合人居环境的要求了,而且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素质,因为在老城厢的房子里,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在街道旁晾晒衣被、男人夏天赤膊的不文明现象很普遍,很多人还喜欢打打小麻将,工作也不好好去干。为了改善这些恶习,世博家园还设有老人日托中心、阅览室、棋牌球类活动室、舞厅和医疗保健所等,针对动拆迁居民中失业人员多、中老年人多、贫困家庭多的特点,两个世博家园新成立的多个居委会专门设立了就业援助员,帮助居民就近到家园里的菜市场、大卖场、物业公司里从事保洁、保安等工作,实现再就业。这样一来便于了社区的管理,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场馆建设方面来看,从2007年11月10日主题馆开始建造后,中国馆以及各个国家主题馆都陆续开始建造,目前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世博轴、世博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演艺中心已全部封顶进入内部装修,而且这一轴四馆充分运用高科技,体现环保节能的思想,在2010年世博会结束之后这五大场馆均被保留并将发挥其最大限度的实用性,相信在将来也会成为上海的一道新的风景线,就如同1889年法国巴黎世博会结束后,埃菲尔铁塔被保留如今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建筑物。
(二)世博契机的区域影响力条件改善——区域资源整合、集聚、辐射——区域中心路径拓展利用世博会契机,加快长三角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长三角快速交通网络。以铁路、公路、海运、江运、空运为区域,交通框架结构,以多种功能和不同规模的城市为结点,逐步形成由上海为核心辐射城市,目前,上海的半小时辐射圈,以上海人民广场为中心,辐射到上海各区的每一个角落;1小时车程辐射圈已经到了的苏州、嘉兴等地区,2小时车程辐射圈到南通、常州、无锡、杭州等地;4小时交通圈可到南京,上海正打造“三小时经济圈”。而且上海已计划修建到苏州、嘉兴的城市轻轨,并预计世博会前开通的上海一杭州的磁悬浮(仅需26分钟),更加速了上海对周边的辐射力度。这样强有力的辐射,覆盖了长江三角洲的7500万人口,同时也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无不同样在努力寻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机遇,更好的来与上海对接。
利用世博会契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资源的整合。另外,上海目前还致力于建设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吸引大批中外金融机构及资本集聚上海,为长江三角洲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来源,这需要上海与周边地区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对区域内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同时也能缓解区域内金融资源的地区差异。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落户长三角地区, 2009年上半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GDP远超珠三角,GDP增长9.2%也高于同期珠三角平均增速。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需要大量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除了上海加快自身人才培养力度外,还需要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内来整合人才和智力资源,还能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长三角经济带有全国较高的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促进以下几方面工作:完善各地之间的人才供需信息;优化人才吸引、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合理疏导人才流动;鼓励各类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的跨地区投资,改变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状态;逐渐协调完善互补的人才流通体系,使上海与周边各省市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交流方面构成统一平台。
世博会对整个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交通,经济方面外,对于产业结构也影响重大,这方面会在后文中详细诉述,总之,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于原本长三角区域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对于区域内部的合作联动有开辟了很多新的路径,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三)世博契机的国际影响力条件改善——对外交往密切、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化路径拓展上海世博会的国际招展工作顺利推进,共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上海世博会,这是一个向国际展示上海的绝好机会。各个国家对于场馆建设都集思广益,力图将最好的创意在此次世博会上展现,这势必会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球,同时也能好可以提升上海的国际形象,更好的建设国际城市。
作为一个国际城市,上海必须成为全球性、综合性的城市,在建设经济中心,使居民安居乐业,首先,要有较高的就业率,让居民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优厚的福利,提供一个生活保障;第二,生活有了保障后,那么就对精神上有了更高的需求,在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之后,就想着要满足精神生活了,因此要建造更多的社区中心,提供场所丰富居民的闲暇时光,多举办一些类似于展览馆、美术馆的展览,可以提高修养水平;第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社会环境,人们身处在这个巨大的社会环境中,很容易受到其他的影响,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会对人产生感化、启示作用,因此减少犯罪率,以人为本,创建最优城市环境。
其次,还应创新思想,融入城市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只是一味的遵循过去的原则,必然不会有所突破,遭遇瓶颈,2008年上海市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50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55%,相比前几年投入是逐步上升的,而且科技成果已是硕果累累,上海提倡的是“科教兴市”的策略,比如把信息化的技术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来,将上海市建成信息服务一体化。在城市的边缘区可多建设一些高科技园区,如张江高科,带动产业升级创新。我们还一定要重视科研成果,将新成果推广应用到我们未来城市的建设中去,将超前科技渗透到未来城市的创新中去,是十分有意义的。
最后,国际城市还应该是个传媒之城,媒体已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必不可少的部分了,当今社会,报纸、电视节目、广播、文学作品、网络等等媒介,信息的传播真是铺天盖地,要建设一个传媒之城就必须有有影响力和认可度的媒体,崇尚言论自由,此次2010的世博会,必定会引起全世界媒体的关注,想必对于上海国际形象的提升有着很大益处,从而也能拓宽上海国际化建设的道路,指明新的方向。
(四) 世博契机的产业转型条件改善——产业升级与拉动消费——对内经济路径拓展据预测,这次上海世博会将会有7000万人次的参观量,这无疑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上三角区域的旅游产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机遇,为长三角地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客源——不仅是上海还能带动周边旅游,旅游产业所属第三产业,由此可见,世博会对产业结构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未来的城市必定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体,世博会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整合,首先是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和整合。第三产业具有地域文化的特征和特色,产生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预计世博会期间门票收入、餐饮、纪念品等直接销售收入将达到91.1亿元,旅馆业每天收入愈1亿元,据预算,旅游每增加收入1元,将带动零售、餐饮、酒店、运输业等相关行业收入达4.3元。如果这样一块大蛋糕只给上海独享的话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弊端,既然上海周边江浙地区本来的人文环境、历史背景就十分浓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国外友人在游览了上海之后很自然会想去周边走走,这样一来促进都市圈休闲产业和休闲都市形成,提升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
此外,旅游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很强,与许多产业有密切联系,如:基础设施产业(公路、铁路、航空等)、区域环境保护、文化产业、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品生产等的发展。不仅可以繁荣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人,还可增加就业。因此选择旅游产业作为突破口体制障碍较小,启动快,效益明显。具体措施如下:第一、以世博会为契机,组建长江三角洲旅游管理协会,此协会为非政府组织,可由上海大的旅游公司牵头,联合杭州、南京等各地的大型旅游公司和风景区共同组建,共同协调旅游路线的安排、旅游景点;还能促进展览业和旅游产业的相结合。世博会将促进展览业和旅游产业的相结合,形成现代都市会展旅游业,并沿着旅游产业价值链推动收益的扩大,能提升上海展会的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程度,带动上海的经济和知名度。
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展产业将会是相当有前景的第三产业。世博会还能提升旅游产业的协调能力,使旅游产业、产业协会与政府之间都能协调合作。
(五) 世博契机的资本融通条件改善——资本引入与资本国际化节奏提升——对外经济路径拓展既然世博会能够吸引国内外这么多游客纷至踏来,自然也会带来一笔很客观的外商投资,世博园会区的主体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80亿元人民币,这对于国内外的设计、建筑行业将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2007年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为79.20亿元到2008年实际吸收外资金额100.84亿元,想必到2010年吸收外资金额数目一定还会继续增加。
上海仍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世博会的举办对于零售服务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机会,上海作为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也是我国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无论商业规模还是发展水平,在全国都处于领先位置,可以说,上海零售企业一直在领跑全国零售业,充分利用此次世博会机遇,在零售服务行业能够吸引资本的投入。
主办方将选择10-15家合作伙伴,和12-20家高级赞助商,这无疑又是对外经济路径的拓宽,更好的吸收引进国外资本的投入,从而也能进一步的和国际贸易投机接轨。
(六) 世博契机的展示条件改善——城市平台路径拓展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成就及发展前景的盛会,对举办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这次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第一次在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的城市举办。
世博会就是一个大舞台,上海就是搭建这个舞台的地方。作为展览性质的世博会,展示了博览会的同时也展示了上海,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同时给了上海一个进入第一层次国际城市的平台。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中国加强与世界交流,近距离对话世界多元文化,向世界学习的重要契机,更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机遇。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参展国家来自世界,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成果。东道主用较少的投入就能观察到、学习到很多的东西。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在第三产业、市政建设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届时,五洲朋友,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无疑,中国作为东道主可以更多地宣传自己,推销自己,也是显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平台。
世界博览会不仅仅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更为世界各国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举办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将对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世博会将是显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平台,是提升中国形象的“经济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