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国际化数据分析平台
您好,欢迎光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建设首都低碳城市

来源: 本站       作者: 刘丹萍 陈姿璇       时间:2010-11-26

     目前北京已进入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阶段。建设世界城市既是北京城市发展和中国走向国际社会前台的内在需求,更是改善北京经济发展结构、增强中国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必将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北京应该尽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早培育低碳生产模式,为建设世界城市和绿色北京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       低碳城市是北京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低碳城市的基本概念

随着气候变化对于人类影响的既定事实,国际社会对于气候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世界各国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变暖的而承担CO2减排任务的不断加强,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低碳城市要求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较低水平。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界定低碳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因此,北京要以建设世界城市为目标,切实实现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顺应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应对复杂多变国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 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意义

中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快速增长到2000年的36.22%,平均增长速度超过每年1%。据预测,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10年为46.50%左右,2014年可能超过50% ,预计2023年可能超过60%。GDP在过去20年间保持近8%增长速度的同时,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显而易见,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北京的发展需要,加快首都低碳城市建设,不仅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首都低碳城市建设是缓解能源消耗的路径之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人口密集,资源消耗明显的城市。工业、建筑和交通是北京用能消耗的主要方面,北京工业的能源消费占全市的近50%,交通占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85%。据统计, 截至2000年底,北京实有房屋建筑总面积2.9亿平方米,每年的建筑能耗达到1700万吨标准煤,超过能源消耗总量的1/3。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每年很多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将会加剧城市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这就迫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从而缓解北京能源消耗的问题。

2.首都低碳城市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要求。北京城市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交通噪音、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等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指标虽然逐年得到改善,但是依然还存在严重问题。例如,机动车尾气排放问题。北京市政协关于机动车总量调控与需求管理问题的调研报告指出,由于购买车辆的门槛低,使用成本低,市民绿色出行意识低,替代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低等原因,截止到2010年2月底北京汽车保有量已达413.2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329.1万辆。从300万辆到400万辆,北京仅用了2年7个月,而东京实现这一变化却用了12年的时间。城市中心区过多的车流量导致严重交通拥堵,加重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污染。因此,北京迫切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低碳城市建设,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首都低碳城市建设会起到示范引导作用。

在中国,城市间的竞争是国家发展、地方进步的巨大动力。各个城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投资,拉动城市经济生产和社会消费进行不懈的努力。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2007年公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均作为重要的竞争力指标,是城市社会发展的指示。而低碳城市的建设会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因此,目前很多城市的政府都认识到,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而且最终是要受到限制和惩罚的。但是,面对低碳城市建设也不能盲目追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完整的规划设计,更需要吸取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宝贵经验。北京在各方面已经具备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条件,因此积极构建低碳城市,不仅能够给其他城市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经验,又能为北京创建世界城市奠定基础。

(三)北京发展低碳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从北京奥运到2020年,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这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产业转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还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在第六届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著名城市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已经提出,北京已具备建立世界级低碳示范城市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应率先在全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论断。北京的低碳城市建设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完全具备条件。

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政策资金具备优势。北京已经意识到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因此,在调整结构布局方面,北京市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关停和退出了一些资源消耗大、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项目,例如,首钢压产及调整搬迁工作,关停了北京焦化厂、北京有机化工厂等一批企业,组织退出了100多家“五小”企业,淘汰了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小火电机组等落后工艺设备。此外,除了政策和技术举措外,在资金方面,北京也加大了投资力度,从2001至2006年的环保投资约计970亿元,占GDP的3%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

北京积极推进环保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效。北京一直积极推进节能环保项目进行,到2007年底,累计建成节能住宅2.48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75亿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改造6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改造156.3万平方米。“北京市(百万只)绿色照明工程”累计安装180万只节能灯。同时,还完善了节能产品的标准制订和市场准入机制,并力争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一半。在2007年,北京就在农村地区安装了3.5万盏太阳能路灯,计划到2010年利用生物质能达到约59.8万吨标煤。

北京确立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2005年出台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确立了公共客运在城市日常出行中的主导地位;2005年以来,北京在全市公交、地铁全面实施市政交通“一卡通”,坚持公交公益性定位,实行低票价政策。截至目前,北京市公交运营车辆为2.1507万部,全部为绿色车辆。今后,北京市公交车辆更新工作将以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车为主,并视天然气加气站发展情况适度扩大天然气车辆的规模。计划到2012年,投入使用5000辆新能源公交车和环卫车。

除了具备以上优势外,北京还具备比较成熟的节能环保制度与措施,如制定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等大量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全社会促进节能的制度环境。此外,还建立了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等,这些都为北京进行低碳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北京发展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目前世界经济正朝着“低碳化”的方向发展,纵观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情况,都充分证明要想真正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实现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以及全球资产配置与转移方式全面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随着人们对低碳发展的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城市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理念,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下,依托自身的资源、产业特点探索适宜的发展方式。

(一)国外低碳城市建设对北京的借鉴意义

在世界性大都市的建设中,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伦敦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更是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2007年,伦敦市长利文斯顿发表《今天行动,守护将来》(Action Today toProtect Tomorrow)计划,提出了在2025年使CO2排放量相比1990年水平减少60 %的目标。《伦敦气候变化行动计划》(London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 在其不同的行动与方案中制订了许多具体措施和目标,致力于解决诸如绿色家园、商业、能源效率和运输等问题。

伯明翰曾经作为英国工业革命中心盛极一时,但随着资源的枯竭和产业转移逐渐走向衰落。经过漫长的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努力,最终发展成为一座富有文化内涵的会议、展览和商业旅游城市。伯明翰的成功转型得益于产业定位明确,将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金融、咨询、零售、会展等行业作为重点,培育创意园区,建设知识城市,还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区,利用大学孵化高科技企业。。

丹麦哥本哈根分两个阶段实施低碳城市战略。第一阶段目标是到2015年将全市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 年基础上减少20% ,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将排放量降为零。推出50项措施建设低碳城市,涉及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推广节能建筑,发展城市绿色交通,鼓励市民垃圾回收利用,依靠科技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等方面。

综合上述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的情况,不难发现,不同的城市虽然选择了各式各样的低碳发展模式。但从根本上讲,各个国际城市都意识到了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因为在根据自己情况积极探索低碳城市建设中都着重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探索低碳技术的创新以及新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因此,北京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吸取国际上很多城市在“绿色城市”建设方面积累的先进经验。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低碳城市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在这一增长过程中,我们发现工业生产领域始终是主导力量。1991年以来,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基本上在60%以上。而我国又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所以,随着经济的增长,工业发展比重大的产业格局,导致我国碳排放量也逐年快速增长。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9%,而全球范围的此类排放呈下降趋势。中国成为首个单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70亿吨的国家,世界第二大排放国美国与中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国于200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排放国。

首先,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处在劳动人口最高的时期,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由于劳动力资源充分的优势,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备了相对优势的地位,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也形成了过分依赖生产要素投入的惯性,没有形成生产率提高驱动的增长方式。由此可见,这种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增长的传统经济模式,在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难以为继。因此,不仅北京,整个中国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其次,各国在进行低碳城市构建中都积极探寻发展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作为一次深刻的产业革命,不是宣传口号,也不是单纯减碳,而是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一种新的经济构架,因而,各国在创建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全新的低碳产业,并对已有产业的低碳化调整,更重要的是,在低碳城市建设的格局下,围绕与低碳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产业等在内的绿色城市,并借以产生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再次,北京在积极探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道路。近年来,北京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有力地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结构。2008年1月,北京市服务业比重已超过71%,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领先中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率先在国内构建起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4.6%,且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万元GDP能耗的一半。

(三)北京发展低碳城市的政策性建议

通过分析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可行性分析,并综合国外典型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基本经验基础上,北京应进一步发挥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的优势和基础。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思想,结合北京自身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积极探索适合北京自身的路径。主要归纳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低碳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低碳城市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也不同于政府高度掌控的环境治理模式,而是一种政府同市场,同公众三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应起到领导、指导、引导的作用。市场也是低碳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要真正实施低碳经济、低碳产业,就必须有良好的市场体系,才能促使低碳产业和与其相关的环保产业形成低碳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居民是低碳城市的核心和可持续的动力。进行低碳消费引导、低碳理念教育和低碳生活宣传是提升公民低碳意识的基本手段。总之,三方之间只有形成良好有利的互动,才能构建一个绿色和谐的低碳城市。

其次,明确低碳城市建设是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基础。低碳问题是一个涵盖了气候、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内涵的综合性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一个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下,我们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积极探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进而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突破点。针对首都北京绿色城市建设这一目标,主要有如下几点具体的措施:

1.尽快制定首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首都的示范带头作用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准备中应确立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第二阶段的目标,到2020年左右,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毫无疑问,届时的现代国际城市标准之一无疑会是低碳排放;同时,那也将是后京都时代,中国将在减排方面承担一定的责任。

2.尽快建立低碳标准体系。建议北京加紧研究企业碳排放标准的衡量体系,设定行业排放上限,并借助环境交易所等机构进行排放权等市场交易。这样不仅能对企业进行良好的控制,而且能利用碳金融手段,建立低碳投资机制,设立低碳技术奖励基金以及利用股市吸收社会资本。

3.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形成节约型的生产体系。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实施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政府应制定详细的低碳技术发展的路线图,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为技术创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不断促进生产和消费各个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建立节能和提高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领域的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加大绿色交通的投入。目前,北京市的私家车仍然增长,除公交车乘车环境不好,人多以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交车的速度不够快。而公交专用道在真正的实施中也不尽完善,存在违规现象。因此,需要在低碳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对道路交通进行绿色设计和规划,这直接影响到居民通勤和出行的方式选择。便利的公共服务点的设立和优化的公交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居民开私家车的选择,为城市交通低碳开辟途径。此外,应继续加大可再生燃料的研发和使用力度,尽可能采用推广新能源车,并辅以政府的财政支持及补贴。

5、抓住建设国际城市的关键阶段,尽快培育低碳生产方式。2020年时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宜居城市的关键阶段,北京应该加强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带动北京低碳化和高端化的转型升级,为低碳城市的全面创建提供有力的支撑。对此,建议根据北京市的地理特点,充分利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优势,联合实施首都的低碳发展战略。

6.加大低碳生活的宣传力度。需要加强对城市居民的低碳消费观的教育。推广应用节能产品,鼓励节约用能,倡导环保。建议对包括各有关委、办、局在内的市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培训,分期分批举办培训班。并朝着建立“低碳政府”的目标迈进。北京市政府可以成立一个“低碳经济协调领导小组”,各种规划和计划以及重大工程项目等都应经过该领导小组的讨论,以确保与首都低碳发展方向一致。其成员可以包括政府官员和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领域专家学者。

综上所述,北京未来的十年是发展世界城市、低碳城市的关键阶段,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低碳生产方式。尽早的建立起低碳衡量体系、评价标准,进一步增强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北京建设低碳城市、世界城市提供坚实的基础,并使北京低碳城市建设具有可复制性,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从而推动全国低碳城市的建设。

 

 



推荐信息 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