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者Goethe早在1889年就使用有“世界城市”之义的德语“Welstadt”来描述当时的罗马和巴黎,旨在从文化的优势上突显这两个城市。时隔一个世纪,我国国务院1993年10月6日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指出,要将北京市建设成为世界第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2005年1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2021年至2025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北京2010年的政府报告再次明确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可见,建设世界城市是北京经过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北京屹立于国际竞争前列的一个平台。因此,有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研究引起许多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在梳理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是找出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并探讨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可行性。
一、世界城市评价指标的二维研究
1915年Patrick Geddes(Geddes, 1949)从经济和商业两方面提出“世界城市”(Word City)的概念“世界最重要的商务活动的绝大部分都须在其中进行的那些城市”在世界商务中具有异乎寻常优势的那些城市。[1]辛梅尔(1972)认为,公司的决策机制在全球经济之中至关重要,而代表公司决策机制的跨国公司总部往往集中在世界的主要城市中,因此,应选择拥有跨国公司总部的数量来对世界城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2]彼得·霍尔(Peter Hall,1984)用范围的大小和强度两个概念来衡量城市的功能,认为“世界城市”应该是“主要政治权力中心、国际最强势政府和国际商贸等全球组织的所在地”[3]。弗里德曼和沃尔夫(Friedmann,J.and Wolff,G.,1982) 认为世界城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控制和服务中心,是跨国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的集中地[4]。弗里德曼(1986)认为全球性企业创造了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并从新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提出“世界城市假说”理论,他根据跨国金融机构、跨国公司总部的位置划分世界城市,把世界城市的特征概括为: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包括地区性总部)、国际化组织、商业服务部门的高速增长、重要的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和人口规模。[5]1995年,弗里德曼又增加了人口迁移目的地这一指标,[6]进一步发展为: (1)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职能;(2)空间组织与协调基点;(3)全球经济控制能力;(4)国际资本积累之地;(5)国际与国内移民的终点。并改变了以往区分核心国家和边缘国家的做法,按照城市所连结的经济区域的大小,重新划分了世界城市,提出了18个核心和12个半外围的世界城市的等级结构和布局。沙森(1991、1994、1995、2001)通过对全球领先的生产性服务公司的分析,她认为生产者服务业越来越具有世界范围,生产者服务业集中在世界城市,这些城市逐渐成为“全球性服务中心”,因此,她把世界城市定义为“发达的金融和商业服务中心”。[7]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泰勒和毕沃斯托克为首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GaWC) 主要吸收了萨森以全球生产服务业判定全球城市的思想,从全球城市网络角度,具体分析了城市按照会计、广告、金融及法律四种主要生产者服务业的分布状况。2002年GaWC小组进一步拓展研究,从容纳力、支配力和通道三大方面入手,测定了316个城市的网络作用力和等级体系。类似研究还有格罗斯韦尔德(2002)从11个方面对94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对比,提出“成就城市要素”(citymakers)的指标群概念。泰勒(2004)归纳了1975年至1999年涉及82个城市的16项主要的世界城市研究文献,其中达成全面共识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巴黎和东京。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纷纷研究世界城市,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对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差距及路径选择上,主要是静态研究,关于世界城市的指标研究以及动态研究比较少,有显著成绩的是屠启宇(2009),他提出了从“识别导向”转向“塑造导向”的世界城市建设路径,并构建了涵盖城市规模、控制力、沟通力、效率、创新、活力、公平、宜居和可持续等9个组别的后发世界城市指标体系。[8]
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1991年,伦敦规划委员会(London Planning Committee)提出了一套关于世界城市发展的综合指标。其中包括:(1)基础设施;(2)国际贸易与投资带来的财富创造力;(3)服务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与收入;(4)满足国际文化与社会环境需求的生活质量。1996年英国环境部与伦敦政府办公室组织重点对伦敦、巴黎、纽约、东京4个城市的金融与商业服务、旅游、创新与文化产业、权力与控制力、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和教育7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2000年伦敦金融城当局(Corporation of London)围绕纽约和伦敦两个城市的经济驱动力量以及未来面对的主要挑战重点研究了衡量世界城市的7个指标:金融服务业、商业与职业服务业、媒体、旅游、交通运输、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政策。
此外,纽约市为成为21世纪的模范城市[1],设定了土地、水、交通、能源、空气质量、气候等6个方面的目标,并根据具体情况设定了每个子项目的未来目标。《香港2030》规划中,将自身未来定位为世界主要城市、亚洲国际都市以及中国的主要城市。其具体角色包括:全球及亚太金融商业中心、跨国公司地区中心、华南地区贸易转口港、国际及亚太海运空运中心、主要旅游目的地、华南科技创新中心、亚太广播、电讯及互联网枢纽、亚洲艺术、文化、娱乐以及体育赛事中心。悉尼于2006年制定的2031年远景规划——《城市中的城市》,明确提出其定位为全球城市,包含经济与就业、国际走廊、住房、交通、环境与能源、公共空间以及政府执行力等7项主要方面。在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配发的名词解释中明确指出,“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多数学者认为世界城市应该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除此之外,笔者认为:(1)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世界城市有不同的界定;(2)世界城市应该是有发展潜力或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因此,对世界城市的判别不应割裂历史进程,而应该动态地看待城市的发展情况。由此可见,判别世界城市的指标应该包括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的指标,具体包括:(1)城市的经济规模、人口规模以及发展情况;(2)三次产业的结构及变化趋势;(3)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情况及动态变化;(4)国际事务的组织能力和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与潜质;(5)交通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及发展情况;(6)环境问题及治理环境问题的潜力。
二、北京与国际世界城市的主要指标比较
1、北京与世界城市的规模比较
从人口规模上讲北京市足以成为世界城市,但经济实力尚需加速发展,主要表现:(1)GDP总量和人均GDP都远远落后与纽约等世界城市(见表1)。(2)北京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较低。按照2009年全国GDP 335353亿元,北京11865.9亿元,天津7500.8亿元,河北17026.6亿元核算,京津冀三地GDP占全国GDP仅为10.85%,与成熟世界城市差距较远。北京2009年GDP仅占全国GDP的3.53%,而2005年东京及首都圈的都市生产总值占日本GDP的60%,纽约大都市区2006年的GDP为1.1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8.6%,同期伦敦的GDP占英国GDP的比重高达16%。
表1:北京与世界城市的人口及GDP情况表
年份
城市
国家
人口(万人)
GDP(亿美元)
人均GDP(万美元/人 )
2004年
东京
日本
1321
8061
6.1
2007年
纽约
美国
836
6106
7.3
2008年
纽约
美国
827
14060*
17.00
2008年
上海
中国
1888.46
2004.24
1.06
2008年
北京
中国
1695
1660*
0.98
2009年
北京
中国
1755
1737
1.007
2007年
伦敦
英国
973
5252
5.4
2008年
巴黎
法国
980
5640*
5.76
(数据来源及说明:(1)各城市统计年鉴,其中纽约市统计的是2008纽约市区的数据;(2)北京市和上海市数据分别来源于北京市2009年统计年鉴和上海市2009年统计年鉴,汇率按照年底汇率1美元=6.8346元人民币折算,人口数为该市的常住人口;(3)北京市2009年数据来源于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0-01-21,人口1755万人为年底常驻人口,平均常驻人口为1725万人;(4)带*数据按购买力平价统计,来源于:Global city GDP ranking 2008-2025,Pricewaterhouse Coopers,Retrieved 20 November 2009)
但从动态角度看,近些年北京市的GDP总值和人均值在稳步上升(见表2)。按照世界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美元的基本标准,北京市预计在5年内可以达到这一要求。
表2:北京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表(2000年-2008年)
年 份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人)
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增长速度(%)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增长速度(%)[2]
2000
3161
24122
2914
—
—
2001
3710.5
26998
3262
17.38%
11.94%
2002
4330.4
30840
3726
16.71%
14.22%
2003
5023.8
34892
4216
16.01%
13.15%
2004
6060.3
41099
4966
20.63%
17.79%
2005
6886.3
45444
5548
13.63%
11.72%
2006
7861
50407
6323
14.15%
13.97%
2007
9353.3
58204
7654
18.98%
21.05%
2008
10488
63029
9075
12.13%
18.57%
2009
11865.9
68788
10070
13.14%
10.96%
(数据来源及说明:北京市2009年统计年鉴,并根据该市的常住人口计算整理。)
2、北京与世界城市高端企业和银行机构数的指标比较
近几年北京市的高端企业和金融类企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1)在北京对跨国公司总部落址北京实行优惠政策后,大型跨国公司数量急剧上升,2007年底为42家,2009年10月底为48家;(2)银行机构的数量大量增加,2006年至2008年北京市的银行机构数分别为2673家、2764家和3084家,其中2008年银行机构数占全国总银行机构数的54.74%;(3)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逐年上升(见表3),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北京市拥有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东京和巴黎(见表4)。
表3: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情况表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中国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数(家)
18
23
30
35
43
北京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家)
12
15
18
21
27
北京占全国的比重(%)
66.67%
65.22%
60.00%
60.00%
62.79%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整理)
表4:2008年北京与世界城市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比较
城市名称
纽约
伦敦
巴黎
东京
北京
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家)
18
15
27
51
21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整理)
3、北京与世界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三次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城市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诸多学者判断世界城市的依据。由表5可知北京市的三次产业结构在过去15年中进行了明显调整,第三产业优势突出,尤其是2009年北京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5.8%,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的主体;2009年北京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720亿元,金融业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6.7%,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第三产业比重尚未达到世界城市的水平,2007年东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4.8%、巴黎为85.2%,2006年伦敦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8.2%。[3]
表5:主要年份北京三次产业结构表(按GDP计算)
年份
1995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第一产业
4.9
2.5
1.9
1.8
1.6
1.4
1.1
1.1
1.1
第二产业
42.8
32.7
28.9
29.6
30.6
29.5
27.9
26.8
25.7
第三产业
52.3
64.8
69.2
68.6
67.8
69.1
71
72.1
73.2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年鉴(2009年))
4、国际事务中的组织能力比较
近几年,北京正在争取更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协调中(见表6),但静态上讲,一方面,在北京设立的国际组织总部数量较少,只有国际竹腾组织(1997年设立)和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APCAEM,2002总部迁址北京)等少数几个,而目前国际组织分布列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罗马、日内瓦、纽约、华盛顿、斯德哥尔摩、维也纳和哥本哈根。另一方面,北京在举办国际会议的能力上还有差距,以UIA标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北京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分别为127次、103次、315次、126次和88次[4]。从动态上看,2008年北京市的国际会议次数减少,收入却明显增长,表明北京市举办国际会议的能力和实力在提高。
表6:国际会议及展览活动情况表
项 目
2007年
2008年
增长幅度(%)
国际会议收入(万元)
59851.5
70965.3
18.57%
国际展览收入(万元)
183255.5
291618.3
59.13%
国际会议次数(次)
7421
6857
-7.60%
大型国际会议次数(次)
1256
782
-37.74%
国际展览个数(个)
246
188
-23.58%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年鉴(2009年)
5、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
北京的交通设施总量基本上达到世界城市的水平,主要表现在(1)现代化世界城市地铁线总长度一般在100公里以上, 北京2004年的地铁总长度为142公里,年运载乘客6.1亿人次左右,占全市客运总量11.8%。到2009年北京地铁总长度也仅为228公里。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京地铁线路总长将达到561.5公里。(2)在国际交通方面,世界城市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通常在1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在100多万吨以上。2009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6500万人次,成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大机场。但目前交通拥堵依然是北京居民日常出行的最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市民的社会经济活动。究其原因,一方面北京地区的城市功能规划较为紊乱,另一方面北京人口明显多于其他主要世界城市的人口。
6、城市生态环境比较
经济学人信息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对全球140个城市2009年的政治稳定、医疗保健、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等五大类30个指标进行调查得出温哥华以总分98分高居榜首[5],巴黎、东京、伦敦、北京、上海分别居于第17、19、54、76和83位。表7中的数据也表明北京市的生态环境距世界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
表7: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比较
城 市
城市人口
总悬浮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万人)
(微克/立方米)
(微克/立方米)
(微克/立方米)
2005
2004
1995-2001
1995-2001
北 京
1072
89
90
122
东 京
3520
40
18
68
纽 约
1872
21
26
79
巴 黎
982
11
14
57
伦 敦
851
21
25
7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2008年
综上比较分析,北京一个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经济环境,并于2008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具有良好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基础。而且许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已经成为全球城市体系中的主要成员。比如沙森(2001)根据世界前50 家商业银行及前25家证券公司的累计资产与收入,对世界12个最大的金融中心进行了排名,其中1997年北京的收入排名和资产排名分别为全世界第8位和第6位。根据泰勒等人(2001)研究,北京已经成为主要生产性服务业— 金融业、法律业和广告业的主要集聚地,成为Gamma级世界城市。Beaver-stock等(1999)的研究显示,北京已经是第三层级的世界城市。可见,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但北京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组织、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城市功能规划紊乱导致的交通拥堵、而且不是港口城市等现实使得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力与世界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见表8)。
表8:世界城市综合竞争力九项指标排名比较
城市名称
综合竞争力指数
综合竞争力排名
GDP规模
人均GDP
地均GDP
劳动生产率
跨国公司分布
专利
价格优势
经济增长率
就业率
纽约
1
1
3
2
1
2
1
5
356
410
321
伦敦
2
0.9453
4
6
12
1
2
4
470
332
252
东京
3
0.791
1
39
15
69
5
1
448
480
122
巴黎
4
0.7598
2
12
34
47
4
3
434
445
390
北京
66
0.457
23
277
358
291
7
56
59
79
14
(数据来源:倪鹏飞,彼得·卡尔·克拉索《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59-318页)
三、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几点建议
北京与主要世界城市的评价指标比较不难看出差距依然存在,可喜的是这些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差距的缩小并不意味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只是时间问题,而应该动态看待世界城市的建设。从多数学者对世界城市界定的变迁及主要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看,世界城市的建设首先是城市功能建设,即世界城市在世人心目中的认同感源于对其城市功能的认同,因此,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绝非简单地追赶这些评价指标,而要立足于思考未来对世界城市功能的需求,这需要政府高瞻远瞩的指导和政策引领,需要学者们负责任的研究建议。
笔者在借鉴主要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和立足北京实际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1) 正确面对和分析差距,建设宜居城市。尽管目前北京与世界城市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但要看到北京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这些世界城市,这给我们建设世界城市的信心,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冷静思考,不能盲目求速度,更要注重建设效益和效果,处理好环保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和调整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升级中要注重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谨慎对待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的不断膨胀,因此建议积极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基础带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从而增强对北京的文化认同感。(3)以北京市的人文环境为突破口,抓住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汉语教育,重点在旅游服务和教育质量上下功夫,积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我国参观考察和学习交流,不断繁荣北京本土文化。(4)利用天津的港口优势,重视与其他城市特别是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的联系,特别是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1]《纽约2030》规划中将其21世纪的目标定为“一个更伟大,更绿色的纽约”。
[2]
[3]从五个中心建设看北京世界城市“梦” [EB/OL]. http://www.ccgov.net.cn/aspx/zzNewsdata.aspx?id=6235&cateid=34
[4]数据来源:国际协会联盟(UIA)公布的各城市举办国际会议次数
[5]中新网2010年2月12日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引述外电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