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中国加入WTO后,国家、城市、企业、学校甚至个人都面临一个国际化生存和发展问题。
今年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将超过50%,人类从此进入城市时代。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发表的《2007世界人口状况报告》(State of World Population 2007)指出,进入2008年全世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将首次超过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达到33亿。到2030年,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数量将达到50亿。这意味着世界正在向城市社会过渡,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今天如此迅速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国际化既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性品质,更是指城市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城市生活日益溶入国际经济政治生活的历史进程。城市国际化是一个演化过程,是城市及城市主体(包括机构和个人)增强和扩展在人、财、物、 信息和整体文化等方面进行的跨国交流活动的演化过程。城市国际化是现代世界中各国城市及市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发展,跨国交流活动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城市都积极地接受或吸收被视为具有普遍性的、合理性的知识,规范制度、习惯性行为方式,并创造条件使本城市自身的地方性因素适应世界体系的需要。全球化的浪潮凭借信息技术与WTO制度汹涌澎湃,开创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全新时代。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跨国公司正在不断地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采取以大城市为节点的“跳岛战术”,立足发达国家的城市向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寻找连接。这是一次世界城市格局的大改组,以资本、技术为代表的财富与文明会在被选中的大城市间循环,而其余地区和城市则面临被甩出全球化的利益俱乐部,置于边缘化、从属化不利地位的危机。这就是为什么全国有18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立国际大都市,北京不得不加快其国际化进程的国际背景。
在国际大视野下研究城市国际化进程以及北京的战略选择,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这些目标之间并不总是具有一致性,有时还会有冲突与矛盾,目标实现对于首都发展的提升方向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在动态的和谐发展中实现首四个目标的有机统一,推动首都国际化进程应该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2008北京奥运大大加快了北京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如何借举办奥运的契机,解决城市难题,推进城市和谐发展和国际化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通过对北京国际化进程中所涉及的 18个领域的战略决策问题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国际比较,分析北京建设国际城市的资源、优势与差距,为北京建成什么类型国际城市提供目标定位、理论指导、战略设计、布局分析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以进入后工业时代国际经济功能转变为信号,北京很可能凭借信息、科技、教育和传统文化优势成为国际经济资讯发达和非物质产品生产型的新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事务协调中心城市。
《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是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基地” 的研究成果。城市国际化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课题组专家来自于城市学、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和统计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在北京市政府政研室、北京社科规划办、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等机构的支持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跨院所学术力量整合基础上,联合外交学院、国防大学、中国社科院和北京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力量,在城市国际化战略、国际城市数据比较、北京市民国际意识调查、国际城市安全与环境建设、奥运对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今天呈现在各位面前。
我们期望这本研究报告不仅体现研究者对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的思考,更要在城市国际化这样一个交叉研究的学术领域和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全面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外城市国际化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为城市各级部门的决策与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在发挥后者的作用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方面和广大学者的关注。当然,《研究报告》的许多分析还是初步的,需要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分析讨论。因我们能力所限,缺点和错漏也在所难免,需要我们不断更新、修订和完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和指正。
文 魁
2008年1月19日于风格与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