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中国首都北京正处于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2005年通过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不仅将建立世界城市与国家首都、文化名城、宜居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四大目标,而且在第10条详细规划了与其国际化进程相匹配的未来发展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04年至2008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框架;第二阶段,2009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第三阶段,2021年至2050年左右,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的城市,进入世界城市行列。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城市国际化进程不仅要把握城市国际化基础理论、时代特征和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通过那些对北京城市国际化发展有参照性的外国城市国际化进程比较研究,探索北京崛起为国际城市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路径。本报告重点研究以下问题:
(1) 北京应成为一个怎样的的国际城市?具备哪些国际城市功能?
(2) 中国、环渤海区域需要首都北京成为怎样的国际城市?
(3) 北京实现国际城市目标有哪些战略性的资源、优势与劣势?与国际城市的差距何在?
(4) 北京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遭遇哪些困难与问题?
(5) 如何制定北京城市国际化战略和阶段执行计划?
(6) 如何应对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建立安全预警体系?
第二篇
国际城市的优势在于其在国际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领域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国际交往合作能力。处于城市国际化进程初级阶段的北京,无论在城市的经济开放程度、对外交往能力、对区域和全球经济的控制力,还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文明程度、市民国际意识方面,与国际城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基于国际化城市指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本部分着力探讨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价标准的设计思路和指标选择的原则,确立国际化城市的评估指标体系,国际城市的排序和分类方法;并在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北京与其他国际化城市的差距,以此为依据,探寻建立城市国际化水平测评的科学指标体系。
第三篇
北京是处在工业社会的后期,尚未进入后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首都,同时也是正在快速发展并朝着国际化城市目标迈进的巨型综合性城市。在国际城市的格局体系中,率先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国际城市无论是在城市的功能定位还是空间布局都有可供北京借鉴的经验。本部分在国际城市经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北京所确立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布局和提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的依据和应对措施。并就北京国际化进程中,如何拓展北京城市承载量、落实首都不夜城和全天候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
第四篇
后工业时代,国际化城市的比较优势在于其相对领先的技术水平、丰富的人力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知识技术转化环境,而这些因素是吸引全球资源、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为此,北京应以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为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发挥首都北京在全国的经济控制和辐射的作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国际化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寻找新的源泉和动力;发展城乡经济一体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和区域竞争力;通过加强首都圈的区域合作的进程,提高首都圈的国际竞争力,为北京的国际化提供有力的区域支撑。
第五篇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城市形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北京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和行为体,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舞台。因此,如何塑造国际形象;如何在社会发展中协调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如何建造绿色的和生态的城市;如何提高市民素质,提高市民的国际意识,是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六篇
政府竞争力是国际城市在全球化竞合关系中,政府在追求发展、和谐、民主、文明等目标过程中体现出的公共管理特色与优势,以及国际吸引力、凝聚力和掌控力。对比北京同部分国际城市在政府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分析首都国际化进程中的公共政策供给、政府管理与政府绩效,充分发挥北京市非经济要素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在政策创新领域有所作为和突破,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升城市国际竞争与合作软实力的基本保证。在创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城市服务型政府的公共管理模式给我们以启迪。
第七篇
中国首都北京正处于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时期,北京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且流动性很强,党政军机构、国内外各类组织、新闻媒介机构、文教科技机构和跨国公司云集的具有国家政权象征的城市,面临城市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安全危机问题,这些问题使首都安全面临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根据北京城市危机的特点,借鉴国外城市危机处理经验和理论,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城市安全管理常态机制和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首都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此外,积极探索面对灾难环境的积极而现实的解决方式,通过灾难准备、社区互助、救灾安全等环节的培训和公众紧急状态义务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和救助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抗御灾害的整体能力。
第八篇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以奥运会这一国际事件为契机,展示北京“新奥运、新北京”国际形象,提升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国际化水平,加速北京国际化进程的实现。“十一五” 规划进一步勾勒出北京发展的路线图,“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不仅是筹办奥运的理念,也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强大动力。奥运会的筹办不仅促进北京城市功能的发展和完善,也促进北京在产业结构、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市民的国际意识、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准的综合提升;作为国际体育界的顶级盛事,奥运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探讨北京奥运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探讨应对措施,确保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同时增强北京应对城市危机的综合治理能力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